手机版
新浪微博
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易地搬迁工作转入后续扶持新阶段
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 同步新建约3.5万个安置社区
发布时间:2020-11-13  来源:法制网
  原标题:易地搬迁工作转入后续扶持新阶段

  核心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扎实推进,我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同步新建约3.5万个安置社区,一揽子解决搬迁群众的吃、住、行、就医、就学等方面的问题,对世界的减贫进程作出重大贡献,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热点关注

  “如果没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们还在大山里过苦日子。”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姚福刚说。

  姚福刚的老家在偏远的坪上村阴沟组,“阴沟组”,地如其名,地处大山之间的山沟,光照少、背阴。

  姚福刚说,在老家,住的是破旧房,吃的是包谷饭。过去,路不通,赶集买生活用品要走3个小时的山间小路,卖头肥猪要请几个人抬出大山,就近找点门路赚点钱不容易。

  而如今,姚福刚一家已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离开大山进了城,他和老伴儿入住城东社区,两个儿子则入住城南社区。

  “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会住进县城,不花一分钱就搬离了大山,成为‘城里人’。”姚福刚感慨道。更令他感到惊喜的是,原来担心进城后没有收入来源等问题都不是问题。

  “就业、孙子读书等系列问题,党委政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社区安排我们到附近的林下经济种植场、蔬菜种植基地去务工,每做一天有80元至100元不等的收入。”姚福刚说。

  姚福刚的经历,是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所惠及万千家庭的一个缩影。就在近日,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建设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易地搬迁工作已经转入以后续扶持为中心的新阶段。

  以后续扶持为中心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王爱文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扎实推进,我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同步新建约3.5万个安置社区,一揽子解决搬迁群众的吃、住、行、就医、就学等方面的问题,对世界的减贫进程作出重大贡献,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当前,易地搬迁工作已经转入以后续扶持为中心的新阶段。“做好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说‘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后面这两篇文章,‘稳得住、能致富’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工作。”王爱文说。

  近日,民政部会同八部门制定发布《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重点对搬迁社区的治理,解决群众能住得好、能融入的问题,作出了安排和部署。

  “总的来看,现在扶贫安置点的搬迁社区组织建设普遍得到加强,体制机制也不断健全,服务设施也明显得到改善。但还面临一些问题,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社区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群众在新社区的融入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王爱文说。

  为此,《指导意见》着重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五有”:第一,要有组织。有组织,就是要在搬迁社区建立组织体系,把基层党组织建立起来,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群众自治组织建立起来,把妇联等群团组织建立起来,还要围绕群众的需求建设一些社会性的组织,搬迁群众能够找到组织,有事能找到人去解决。

  第二,要有制度。制定安置社区的一系列基本规则和制度,包括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居民自治组织的议事规则,一些会议协商基本制度等。

  第三,要有服务。把服务体系建设好,加快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在搬迁社区全覆盖,涵盖教育、医疗、社保、救助等政府工作服务及群众生活性服务等。

  第四,要有氛围。要有大家庭的氛围,群众能认同,能够融入到社区。

  第五,要有队伍。要加强安置社区的工作者队伍建设,除了“两委”成员之外,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人员之外,还要有社区的专职工作者,把队伍健全起来,确保有人为群众服务。

  完善机制加强服务

  “住新房,三年忙。”

  搬新家、住新房,对农民来讲既是一件喜事、好事,也是一件大事。但到一个新地方,进入一个新社区,后续涉及到的问题还很多。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的一些问题,《指导意见》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例如,针对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一些问题,主要从安置社区的组织建设和制度机制建设方面着手,“现在的搬迁群众有的是要搬到城市的规划区,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组建城市居民委员会;搬在农村的,在乡镇的,就要建立村民委员会”。王爱文说,如果搬迁的居民量比较大,片区比较大、比较集中,就不仅仅是要设自治组织,还要设相应街镇。

  在制度机制建设上,建立完善民主协商机制、群众办事投诉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对困难群众有可能返贫的收入情况监测预警机制、像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等。

  服务体系也在建立完善。王爱文说,“从我到过的一些地方来看,基本的服务解决得还是不错的,像广西南宁附近的震东社区,把学校、医院都配套建好了,学校的老师有从广东来支教,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的居民生活超市、社区服务平台都建起来了。”总体上讲,这些设施建得还比较完善,后续会越来越好。

  王爱文补充说,还需要解决一个群众相互融合的问题,把群众组织起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使原来的陌生人尽快变成熟人,组成一个熟人社区,这些方面需要各级基层组织做大量工作。

  依法预防化解矛盾

  与一般社区治理相比较,安置社区有一些特别。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归结出三个挑战:一是搬迁群众来自四面八方,还可能来自不同民族,由于文化意识、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距较大,乡土观念都很强,社区融入难度大。二是入住安置社区后,搬迁群众传统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转变,垃圾处理、公共卫生、生活习惯等都需要改变,新的秩序也需要尽快建立,否则存在的隐患容易引起邻里纠纷。三是安置社区“两委”成员大多数是从迁出地村两委班子成员产生,不适应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更高的社区工作。

  为此,要重点解决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构建新型人际互动支持网络,应大力培育发展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应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支持引导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开展服务,应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促进搬迁群众互动交流和情感交往。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安置社区,还要推动交流融合的社区环境。

  二是依法预防和化解安置社区各种矛盾纠纷,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风险隐患的分析研判和预防化解机制,从源头依法化解矛盾。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搬迁群众强化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共同体意识,要加大推进移风易俗科学普及,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生活方法。

  三是加强安置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注重把迁出地原村两委班子成员、年轻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等推选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保留熟悉情况的工作队伍。将群众信任、办事公道的党员选拔为党组织书记,依照法定程序兼任村(居)委会主任,积极推动社区民警进社区两委班子,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不断改善队伍结构。加强安置社区工作者培训,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人在哪,家就在哪”。据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各级党委政府投入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政策。“如今,上半篇文章做完了,搬出来了,后半篇文章能不能做得好,稳得住、能致富,就目前对所有的搬迁社区来讲,群众生活是比较好的,服务设施已经是齐全的,就业门路也是有的。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扶贫搬迁工作。”王爱文说,前面的政策会落实好,后面还会有更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跟上,让搬出来的群众住得更好、住得更舒适,逐步能致富。(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责任编辑:惠宁宁
视频推荐
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政府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党建引领新征程--国家税务总局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建工作纪实
中暄慈善基金联合广东土之源公司为石景山区防疫一线捐赠蔬菜37吨
【两会现场】李凤芹:加速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友情链接
关于法讯参考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全体成员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0】2423-383号 | 京ICP备170184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329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64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632号

法 讯 参 考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7 by www.fxck.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