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新浪微博
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禁补令”如何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17-10-26  来源:人民日报

  前不久,江西于都县高中生举报学校违规补课的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县教育局对于学校违规补课收费情况在全县做了通报批评。然而事件之后,这位敢于同不正之风抗争的学生会面临怎样的境遇?会不会引起其他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学校的违规补课现象能否真正就此打住?种种问题,不得不打个问号。

  违规补课,特别是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收取学生费用的补课,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就三令五申、严令禁止。但在许多地方,违规补课仍然屡禁不绝,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小城镇,更为普遍。

  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不难理解。从目前的中高考录取趋势来看,学生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兴趣特长等因素日益重要,但对升学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考试分数。违规补课,从根子上来说,还是应试教育的观念作祟。对学生而言,只有千方百计提高成绩才能改变命运;对学校来说,只有提高升学率才能打响招牌。于是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对课业层层加码,并且形成了一个怪圈:补课违规,不补吃亏。甚至当一所学校被举报违规补课后,望子成龙的家长和盼望出人头地的学子非但不拍手称快,反倒很是忧心忡忡。

  事实上,只要学生有补课的需求,教育部门的“禁补令”就很难落到实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靠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只有让评价的体系越来越多元、越来越科学,分数的焦虑、竞争的压力才能逐渐消退。

责任编辑:赵宏兵
视频推荐
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政府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党建引领新征程--国家税务总局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建工作纪实
中暄慈善基金联合广东土之源公司为石景山区防疫一线捐赠蔬菜37吨
【两会现场】李凤芹:加速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友情链接
关于法讯参考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全体成员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0】2423-383号 | 京ICP备170184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329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64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632号

法 讯 参 考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7 by www.fxck.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