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全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会议召开。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收到信访举报1078万件次,其中检举控告666万件次。”4月26日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会议指出,信访举报工作充分发挥了问题线索“主渠道”、反腐民意“晴雨表”和领导决策“情报部”的作用。
信访举报工作取得的成效,反映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其信访举报部门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三转”的不懈努力。以党章党规为遵循,以问题为导向,中央纪委推进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主业主责 明确职能定位
“组织人事、土地、拆迁、涉法涉诉、环境等问题,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请您到相关部门去反映。”遇有群众反映纪检监察业务以外问题,中央纪委来访接待大厅的工作人员总是耐心解释,明确告知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的范围。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纪检监察机关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明确职责定位,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中央纪委对信访举报工作“三转”高度重视,及时调整职责定位、理念思路和工作重点,把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主业主责,锁定为“受理和处理对党员、党组织和监察对象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中央纪委信访室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受理举报、汇总报告反映中管干部问题情况,以及提供信访举报信息等工作上。
“我们严格落实关于受理范围的规定,聚焦检举控告。同时,正确把握职责边界,对范围外的问题不受理、不协调、不通报,对范围内的问题侧重履行受理、分流职责。”中央纪委信访室负责同志表示。
在中央纪委的示范推动下,各级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部门改变了过去工作外延过大、战线过长的情况,克服了工作中存在的主业不够突出、职责不够清晰等问题,集中力量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按照中央纪委要求,将受理涉及同级党委管理干部的举报作为首要职能,紧盯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信访举报件,着力为本机关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服务。
深入推进职能转变的同时,信访举报工作的方式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中央纪委信访室负责同志介绍,这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涉及同级党委管理干部的举报,由筛选和摘要报告重要举报情况,转为定期全面汇总报告一段时间内的总体情况和举报线索;对涉及下级党委管理干部的举报,由以督办典型个案为主,转为以全面检查下转举报件接收和分流情况为主、督办典型个案为辅的督查模式;对受理范围内外交织的信访举报,由直接解决或协调解决群众利益诉求,转为采取督促的方式推动信访问题妥善解决。
找准定位不偏离,守住主业不发散,通过持续强化核心职能,信访举报作为问题线索“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彰显。2013至2016各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的数量分别为195万、272万、281.3万和253.8万件次,与此同时,立案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逐年增加。“从群众来访统计情况看,‘三转’以后反映受理范围内问题的数量明显增多,线索证据质量也明显提高。”中央纪委信访室负责人表示,信访举报工作突出执纪特色、强化执纪职能,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畅通渠道规范办理 确保件件有着落
“为什么我寄给自治区纪委的举报信转给了下级?”“除了写信,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向纪委举报?”……针对一些常见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以问答的形式向群众讲解信访举报受理流程,并公开了自治区纪委和14个地级市纪委的信访举报方式,引导群众有效举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推进信访举报受理工作规范化,普遍建立了归口受理制度,基本实现了一个口子进出。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明确规定,纪检机关信访部门归口受理同级党委管理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违反党纪的信访举报,统一接收下一级纪委和派驻纪检组报送的相关信访举报。
受理举报职责统归信访部门,反映问题的渠道却并不单一。在保持来信、来访、电话等传统举报渠道畅通有效的基础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推进网络举报建设,绝大多数地市和县区纪委开通了举报网站或电子举报邮箱,并探索开通微信举报等。山东省纪委在德州等市试点“互联网+信访”,构建“一网两微一端”举报平台,设立统一的“一键通”举报窗口,同时立体化建设市、县两级网络举报渠道,在有条件的乡镇单独设立网络举报自助服务设备,把网络举报延伸到最基层。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信访举报的水平,中央纪委信访室修订了来信、来访、电话和网络举报4个工作规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建立了纪委领导和机关干部接访制度,有的地方还深入开展干部下访,实行举报信免费邮寄等。“总的看,‘信访电网’四位一体的举报受理平台更加完善,群众反映问题更加方便快捷。”中央纪委信访室负责同志介绍说。
对于通过各种方式接收到的群众举报,纪检监察机关及其信访举报部门在完善流程管理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工作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以信息录入工作为例,中央纪委推行举报信息分级录入,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信访举报登记录入责任体系。中央纪委信访室一位同志告诉记者:“无论群众反映的违纪问题大还是小,涉及的干部级别高还是低,有关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部门都要严格对照《党纪处分条例》,及时受理、认真登记,确保录入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实行“三转”后,信访举报部门对转送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办理的举报件,从以督办典型个案为主,转为以面上的督促检查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转了之”,而是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促使各级把问题解决在当地。福建省厦门市纪委通过对转办信访件实施首接提醒、报表反馈、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跟踪信访件的交办、督办、审核工作,确保办信全程留痕,件件有着落。
2016年,中央纪委筛选了20件反映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信访举报,开展集中督办,取得了明显效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采取多种方式,精心筛选、认真督办反映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典型举报。安徽省实施省纪委领导班子成员约访工作,安排约访了13件反映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举报人。经领导约访,共处分违纪党员干部22人,诫勉谈话、组织处理2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
做深做细信息分析 积极主动服务大局
在2016年中央巡视工作中,中央纪委信访室及时汇总和提供了91家被巡视单位、12个“回头看”省区市中管干部信访举报详细情况,为巡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服务。这已成为十八大以来每轮中央巡视的“规定动作”,体现了信访举报信息反映的重要作用。
信访举报数量大、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其信访举报部门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自觉把信访举报工作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和推进,通过及时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信息,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促进中心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信息反映工作,夯实基础建设必不可少。中央纪委逐步深化细化举报信息采集工作,制定《信访举报问题分类指南》,进一步明确信访举报反映问题类型界定标准,提高信访举报统计数据和形势分析的准确性、严谨性。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构建信访举报信息数据库,信访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查询、统计功能进一步完善。
聚焦核心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建立了汇总报告涉及同级党委管理干部举报情况制度。信访举报部门落实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认真梳理涉及同级党委管理干部的检举控告,按违纪类型分类统计,定期向本机关领导报告。一位省级纪委信访室负责同志表示:“加强对重点人员信访举报件的研判梳理,实现由‘盯违法’为主向‘盯违纪’为主的转变,既为执纪审查提供了线索支持,而且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服务。”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中央纪委着力推进信访举报综合分析工作常态化,各地普遍建立了信访举报情况定期分析研判制度,通过对信访举报“大数据”的梳理、分析,揭示信访举报反映的普遍性、典型性、苗头性问题。目前,以“整体分析服务领导决策、区域分析服务研判政治生态、专题分析服务重点工作开展”为主体的信访举报综合分析体系初步形成,在中央纪委的示范带动下,省级纪委领导班子定期听取信访举报情况汇报制度基本建立。
“做好形势分析,要努力挖掘信息资源,准确把握信访举报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强化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原因的剖析。”中央纪委信访室负责同志介绍,该室建立了形势分析重点问题目录和工作日记制度,每季度初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以及不同时期的重点、热点问题制定目录,定期进行归纳整理、汇总分析。
坚持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中央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聚焦到哪里,信访举报信息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做深做细形势分析的同时,信访举报部门一方面加强专题分析,紧盯中央重点关注、群众反映突出的涉嫌违纪问题,把有价值的情况提炼出来,提出工作建议。另一方面提供与换届、扶贫、巡视巡察等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相关的综合分析报告,积极主动服务保障大局。2016年,中央纪委信访室对中管干部和省区市党委管理重要干部信访举报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为做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工作、把好选人用人关提供了信息支持。
在中央纪委的示范指导下,各级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部门“三转”不断深化,服务监督执纪问责更加有力有效。关于下一步工作重点,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纪委七次全会部署,认真受理和办理重点检举控告,加强信访举报情况分析研判,积极营造良好信访举报环境,以优异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0】2423-383号 | 京ICP备170184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329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64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632号
法 讯 参 考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7 by www.fxck.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