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我被人抢啦!”
9月12日凌晨时分,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发生一起抢劫案。接到报案后,办案民警熟练运用在日常教育培训中所学的技能,很快锁定3名犯罪嫌疑人,成功将他们抓获。
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是吉林省公安机关长期强化教育训练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吉林省公安机关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采取“分类训、科学训、重点训”等办法,不断加强和改进全省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全省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明显提升。
抓住不同群体 强化分类训
教官水平决定实战化训练水平。
吉林省公安机关通过专项培训、定向培养、比武选拔、交流锻炼等渠道,分级分类建立起数量庞大的教官库,努力培养一批业务精通、技能精湛的专业教官。
据了解,吉林省公安厅每年为各市州公安局精确定向培训10名教官,市州公安机关为每个所、队、业务窗口至少培训1名教官。
“我们紧紧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领导决策、警务指挥等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等方式,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培训,使各级领导干部懂法律、会指挥、能打仗,善于处理疑难复杂问题和敏感案事件,真正成为公安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吉林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刘星介绍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共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83期,培训人数近3万人次。
优化训练方法 追求科学训
吉林省公安机关依托公安网教育训练系统和“互联网+公安”内外两个平台,科学建立分类培训内容模块,大力完善网上培训课程体系,开展在线学习、在线练兵、在线研讨、在线考核,建立完善了网上学习积分制,把网络培训打造成民警训练的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充分借助微信等新媒体和微视频等新形式,为民警提供方便快捷的“掌上”培训。
据了解,吉林省公安机关探索打破以往单警训练、单项训练的常规模式,积极探索实行以基层所队、联勤队、办案小组等为训练单元的合成训练模式,重点围绕联合执勤、团队作战、协同办案等实战任务,开展团队协作、战术配合等方面的集成训练,不断推动训练由个体向团队、技能向战术、单一警种向多警种合成训练升级。
为避免出现战训脱节、训用错位等现象,吉林省公安机关以各类突发事件和常见警情处置为主要内容,以预案制定、应急反应、现场指挥、战术战法等为训练重点,广泛开展模拟实战背景下的实情实景训练、对立对抗演练和跨警种、跨层级、跨区域的联合拉练,有效推动了战训融合、训用衔接,切实提升了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
紧扣实战需求 突出重点训
“为积极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强调‘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把教育训练普遍性要求与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积极创新教育训练方式方法,有针对性破解实战难题、补齐能力短板。”吉林省公安厅政治部教育处处长刘志强说。
紧盯法治意识不强、法律适用不准等影响执法质量和效果的突出问题,吉林省公安机关重点抓住领导干部、执法办案部门、基层一线民警等执法主体,采取旁听庭审、典型案件剖析等形式,大力加强执法培训。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共开展此类培训200余期,参训民警达1.6万余人次,广大民警法律素养得到明显增强,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切实提高。
此外,吉林省公安机关还着眼于应对矛盾风险关联性增强、违法犯罪跨地域性日益突出的治安形势,围绕协作意识、联动机制等合成作战要素,突出抓好多种侦查手段同步上案、跨区域案件多地联动、跨部门问题联席整治等方面的训练演练,切实增强全警合成作战意识,提升处置重大案事件的合成作战能力。(记者 刘中全 通讯员 李吉胜)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0】2423-383号 | 京ICP备170184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329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64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632号
法 讯 参 考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7 by www.fxck.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