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新浪微博
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要闻
深化司法改革 维护公平正义
发布时间:2017-10-11  来源:法制网

  制图/孟绍群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和纪律作风建设等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今天起,本版推出“政法工作五年成就”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十八大以来政法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司法体制改革——改革面临的司法形势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改革难度前所未有、改革触碰利益的波及广度前所未有、改革所处的时代机会前所未有。

  这也是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改革——改革方向直面中国问题、改革方案契合中国实际、改革方法具有中国特色、改革成果展现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政法机关始终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首创精神

  司法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然而,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怎么改,从哪里改起?经过前两轮司法改革,“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深化改革,如何破局?

  唯有科学有力的顶层设计,方能开辟改革新局面。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姜伟说:“对这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部署,顶层设计。一些重大的司法改革举措都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为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来审定。从这一轮司法改革的领导层级、推进力度、配套举措、科技含量来看,十八大以来的司法改革不同以往。”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等3个方面,提出18项司法改革任务。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6个方面111项改革部署。

  129项司法改革任务绘就改革蓝图,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党的领导下,一场气势如虹,广度、深度和力度都前所未有的司法体制改革在神州大地有序展开。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截至今年6月,中央深改组召开会议36次,审议通过了46份关于司法改革的文件。

  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多次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听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司法体制改革,指引改革航向。

  从2014年起,中央政法委连续4年每年召开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召开25次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71份司法改革重要政策文件;多次开门迎客,听取专家学者、律师等对司法改革的意见建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央政法各单位将推进司法改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把手亲自部署,强力推动,确保中央关于司法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在本系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水平和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为此,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改革注重首创精神,鼓励地方探索实践。吉林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上海法院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得到推广。

  从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推开到员额制改革顺利完成,从健全完善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机制到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的推出……目前,中央确定的绝大多数改革任务已经完成,“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机制逐渐形成,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一起盗窃案,犯罪嫌疑人突然翻供了。放在以前,承办检察官刘莉会直接给出批准逮捕意见,捕与不捕由检察长审批决定。如今,她先是将笔录送到技术部门鉴定,又对嫌疑人进行测谎,结论出来后,才决定批准逮捕。

  “司法责任制改革后,捕与不捕由承办检察官说了算,权力是大了,但责任也更重了,一点马虎不得。”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刘莉坦言。

  曾经,“审者不判、判者不审”问题长期存在,案件办理需要层层审批上报,浓重的行政化色彩,不仅不符合司法规律,案件质量也难以保证。

  2014年6月,中央政法委在东、中、西部选择上海、湖北、青海等7个省市启动以完善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的首批试点。2015年7月,第二批11个省份启动试点,2016年年初,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各地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努力破除行政化“藩篱”,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力运行新机制,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让审理者裁判,各地修订审委会、检委会工作规则,制定权力清单,放权给法官检察官。改革后,上海法院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裁判的案件比例达99.9%。

  由裁判者负责,各地通过落实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案件评查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监管方式,确保放权不放任、有权不任性。

  员额制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基石。各地成立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不搞论资排辈、迁就照顾,遴选全程公开,确保最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入额。

  2017年7月,“两高”遴选出首批员额法官检察官,标志着员额制改革全面完成。全国共产生入额法官12万多名、入额检察官9万多名。这也意味着,员额制改革这一被公认为司法体制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已被总体“啃下”。

  入额不是终身制,入额必须到一线办案,上海、江苏、河北等地建立员额退出及增补机制,不办案或年度办案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以及考核不达标的,强制退出员额,让员额能上能下,有进有出。

  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让法官检察官“不为五斗米折腰”活得更体面;探索建立省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司法机关财物机制,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提供可靠保障……时至今日,四项改革已在全国普遍落地生根。

  司法责任制的落实,推动吸引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流动,一线办案力量增加20%左右;倒逼法官检察官办案由“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法院、检察院人均办案量普遍增长20%以上,结案率上升18%以上,上诉率、改判发回率明显下降,司法质效提升。

  防范纠正冤假错案保障人权

  “我代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你们表示真诚的道歉,对不起。”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该院原常务副院长赵建平向呼格吉勒图的父母鞠躬致歉。

  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张氏叔侄案、陈满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以巨大的勇气,坚决纠正冤假错案,到今年7月,已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涉及54名当事人,有力提振了全社会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防范冤假错案是司法机关必须守住的底线。

  以问题为导向,改革精准发力。

  各地积极探索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上海、贵州创建证据标准指引系统,为办案人员审查证据提供指引规范;四川法院率先探索开展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推动关键证人出庭,依法启动排除非法证据程序,有力防范冤假错案发生。

  曾某盗窃电动车被抓,因被捕时手持刀具被检察机关以涉嫌抢劫罪起诉。2016年4月,四川成都法院开庭审理该案,3名证人出庭作证,经控辩双方交叉询问,法院认定曾某单手无法迅速把刀打开,当时并未持刀威胁保安,抢劫罪不成立,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8个月。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10月,“两高三部”印发《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推开这项改革;又于今年6月发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确保在制度上、源头上防范冤假错案。

  2013年至2016年,全国法院共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无罪。

  防范冤假错案、保障人权,律师作用巨大。各地认真贯彻中央深改组《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两高三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推动长期困扰律师执业的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老三难”问题和发问难、质证难、辩论难等“新三难”问题的解决。

  今年7月,在浙江杭州曲某盗窃案中,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在看守所为曲某提供法律帮助,在了解到曲某无前科、诚心悔改等情况后,提出为其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安机关采纳了律师意见。目前,我国已在看守所和法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4000多个,今年以来值班律师共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答咨询16.7万余人次,转交法律援助申请1.9万件。

  执着奋进,久久为功。从废止劳教制度到被告人出庭受审不戴手铐不穿囚服,从试点刑事案件速裁避免“刑期倒挂”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减少社会对抗……改革推动刑事司法文明稳步提升,人权得到保障,司法公正得以彰显。

  老百姓成为改革最大受益者

  广西南宁的文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重伤,生活不能自理。而肇事车主在监狱服刑,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得不到赔偿的文某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近日,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决定给予文某3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解了文某一家的燃眉之急。

  现实中,类似文某的情况并不少见。2014年1月,中央政法委、“两高”等6部委联合印发意见,启动国家司法救助改革试点,推动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常态化、标准化,做到公平救助。仅2015年,全国法院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4.1万余件,实际使用司法救助金8.5亿元。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

  3年多来,司法改革直面老百姓心中的难点痛点,从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使改革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

  有案必立、有诉必理,2015年5月1日起,法院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当场立案率超过95%,立案难问题成为历史。45部门联手、55项新招“亮剑”,最高法推动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超百万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曾经,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突出,最终受损害的还是群众自身权益。为此,政法机关不断完善诉访分离、程序导入、终结退出、司法救助等机制,将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开通网上信访大厅、运用远程视频系统接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表达诉求,去年,全国检察机关远程视频接访超1.1万次。

  针对环境污染没人管、国有资产流失无人问的现象,2015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北京等13个省级检察机关开展提起公益诉讼试点。两年间,各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9053件,督促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12.9万公顷,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面积180余平方公里。

  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政法机关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打破司法神秘感。最高法建成并不断完善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中国裁判文书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裁判文书网,目前上传文书3500万篇,访问量110亿人次。

  6个最高法巡回法庭覆盖全国六大区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全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打官司像网购一样便捷;深化人民审判员、人民监督员改革,更多群众有机会参与司法……一系列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改革实招,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司法公正。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迈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场波澜壮阔的司法体制改革,必将被历史铭记,被人民铭记。

责任编辑:赵宏兵
视频推荐
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政府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党建引领新征程--国家税务总局呼和浩特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建工作纪实
中暄慈善基金联合广东土之源公司为石景山区防疫一线捐赠蔬菜37吨
【两会现场】李凤芹:加速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友情链接
关于法讯参考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全体成员


服务邮箱:fxckzx@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68156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0】2423-383号 | 京ICP备170184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2329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64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632号

法 讯 参 考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7 by www.fxck.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